挖掘教学潜在因素提高书法教学质量


黄武荣

学校书法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书写能力,提高他们审美能力的一种极好形式,是学校美育教育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已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书法教育工作者

的高度重视。许多学校已将书法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摆上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这不能不说是一种

可喜的变化。然后,喜中还是有忧。据笔者所知,目前,有一些学校的书法教学,也不无存在这样的一

种观念:认为只要教学生如何把字写端正、清楚、规范、美观就行了,也就是说只要通过教学,提高学

生的书写能力就行了,从而忽略了书法教学中潜在的其他教学因素,导致书法教学过程中一些本可以开

发的教育价值流失的现象。针对如何挖掘书法教学潜在的教学因素,努力提高书法教育质量,本人于此

谈点粗浅的看法,与同行们交流,不当之处,也敬请指教。
 

  一、要挖掘书法教学中的德育因素,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中国书法可谓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精华,其艺术成就为世人瞩目。一部泱泱中国书法史,也是一部中

国历史的微缩本。这里,不仅有一大批精美绝伦的书法艺术精品,更有一大批名垂千古的书法大家,他

们中有忧国忧民的清官,有刚正不阿的豪杰,有潇洒脱俗的高人,更有勤勉好学的贤士等等,又加中国

历来的书家极重视人格修养,有“人品高才能书品高”之谓,因此,其间更不乏极好的思想道德教育素

材。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能找准时机,择取其中一二,渗透于教学之中,必然能震撼孩子的纯

真的心灵,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收到极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之功效。

   同时,我们还可以从中国文字的创造、书体的演变这一发展过程中,感悟先辈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明白只有高度想象力和:高度创造力的民族才能浇开这棵独特的艺术花朵,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

心与民族自豪感\使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另外,书法教学必须建立在语言文字之上。因此,我们还可以考虑作为书法教育的载体——语言

文字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在教学中,我们也要尽量挑选一些能唤起学生对“真”、“善”、“美”追求

的名言、警句、诗句、联句等语言文字的思想教育功能,让学生在练书学艺的过程中,又获得思想品德

的砥砺与提高。
 

  二、要挖掘书法教学中的美育因素,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国时魏大臣钟繇云:“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意思是说,书法作品中的笔迹,不过是

界破空间的线条,它为什么能成为艺术,具有审美价值,那是因为人心“流美”的结果,是人的美好情

感的体现。
 

  鲁迅先生也有言:“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
 

  可见,书法是一门表现美的艺术,它不仅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陶冶人的情操,更能给人以美的

享受和美的教育。因此,在书法教学中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书法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美,所以,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优秀的书法作品中体察提按、转折等

用笔的美;刚柔、粗细等线条的美;浓淡、枯润等墨色的美;俯仰、向背等结构灼美;疏密、穿插等章

法的美。另外,我们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感受各家书体的美,如先秦书法的稚朴古雅,魏晋书

法的奇逸开张,唐楷书法的法度森严,明清书法的个性张扬,直到现代书法的异彩纷呈。从甲骨文的瘦

削到金文的凝重,从大篆的随意到小篆的规正,从隶书的柔美到楷书的严谨,从行书的灵动到草书的狂

放等等,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材料,因而,通过对优秀书法作品的学习、观赏和评点,既可

以丰富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还可以在书法实践中产生审美体验,受到审美教育。
 

 三、要让学生了解习书之用,以提高他们的学书之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要使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最直接的原动力便是了解它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因此,在教学中,作为一个书法教师,也有必要广泛收集资料,向学生介绍习书之用。告诉学生,学习

书法,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写字和审美能力,也是对祖国宝贵的文化艺术的继承和发展,而且还有诸多

的实用价值:
 

  一是学习书法可以强身健体。有人说,练字就像练气功,此话不假。因为毛笔之谓,八面出锋,极

难调控,书写之时,需要摒除杂念,守静专一;需要屈臂伸手,指腕并用。一点一画的挥写,都不得大

意与马虎,须是气由心生,力从气发,再送至指尖,达于毫端。所以人们常说那些功夫到了的书家,每

操笔写字,便有力透纸背之感。另外,气功要求人静、贯气、调整平衡和活动气血等,而书法上讲究的

心静气和就是气功所要求的入静;书法上讲究的节奏气韵又类似于气功所要求的贯气;书法所讲究的头

正身直、臂开足安又近似于气功的调节平衡;书法所讲究的悬肘抬腕,力送笔尖,这就像是气功所要求

的活动气血。所以练书法如同练气功,有治病强身,延年益寿之功效。所以也有“自古书家多长寿”一

说。
 

  二是学习书法还可以美化环境,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去风景区旅游,我们总

能见着一些名家的书法点缀其间,让许多游人驻足观赏。自然景观的美丽,还须有人文景观的浸润,这

些书法便与那里的好山好水相得益彰。成为游人眼里的一道亮丽风景。它既浓化了风景区与名胜古迹的

人文氛围,又渲染了美。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书法还大量地应用于各种工艺品、广告、商标、包装之中,大大增强了

形式美感,美化了人们生活,受到人们喜爱。
 

  另外,在当今国际文化交流中,以书法艺术为载体,加大了各民族文化与艺术的交流,促进了各国

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交往。如此种种,其价值也可谓不是不小,学生认识其价值,也自然趣从中来。

  总之,对于学校书法教学,我们不能只将其看作是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或是培养几个能参加大赛

拿大奖的高手为目的。我们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抓住和把握其潜在的教育因素,在学书习艺

的同时,还要让学生从中得到道德、审美诸方面的教育,从而达到全面提高书法教学质量之目的。

小学书法教学之我见

黄武荣

书法是中国所特有的一门视觉艺术。它具有语言文字所具有的实用价值,同时也具有审美的艺术价值。两者构成了书法艺术的两重特性。作为同属造型艺术的一种,书法和绘画的关系最为紧密,“书画同源”,“书为心画”都说明了这一点。小学书法教育的内容宜采取“放-收-放”三段式安排低、中、高各年级的书法教学内容。技能技巧、基础知识、欣赏三位一体。


1、 篆、隶适合于低段学生的书法入门教学
心理学告诉我们,7至8岁儿童的知觉经验是运动感,运动感越强,能吸引儿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书法的学习兴趣。篆、隶比之唐楷技法简单,儿童易于掌握,“写得像”易满足儿童“成就感”。在这一起始阶段,教学宜“放”,引导学生“放得开”,“放开写去”。颇类似于美术教学中的“儿童画”。发挥想象力,激发创造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对中段学生可进行严格的楷书技法训练。
中段学生的自我意识感逐渐增强,并能开始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动作,如腕的运动,手指的配合等。通过低段的书法训练,学生对运笔的体验(如提按、使转等)更进了一步。能较稳定地悬腕书写,并且随着识字增多,学生很想书写“语文课上我们已经学过了”的字。进行严格而正规的楷书训练已成为可能而且适时。经过教学实验我曾经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小学一年级(甚至可提早到上幼儿园)就开始进行楷书练习,到了三、四年级与其他学生(低年级进行篆、隶练习,到三、四年级才开始楷书练习)水平持平。而且,学习的兴趣、思维比不上后者开放、上进。《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写字教学作了总的规定,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其中对毛笔字的“仿影”(既摹写)是在三年级时提出的。这应是教学中“收”的阶段。


3、 尊重学生的主体选择,确定高年级的书法教学内容。
五、六年级学生的自主性更加强,经过四年的书法学习,学生对进一步学习书法的趋向已能根据自己的喜好作出自主性的选择。有的学生偏重楷书,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习楷书的基础上学习行楷,向行书过渡,学生表现出浓烈兴趣,形成小学阶段学习书法的第二兴奋期。(第一兴奋期为一年级的入门阶段)。如果学生仍喜好篆、隶,则引导他们学习篆、隶一系。高年级的书法课氛围是宽松和谐的。学生已体验到了书写的情趣,享受到了精神的愉悦,书法的怡情性功能、审美功能得到了完全的展示。


4、 技能技巧、理论、欣赏三位一体。
书法是一门技巧性较强的艺术,但如果对书法的学习只顾技巧而不及其余,总非学艺之道。所以,我们在小学阶段一开始应十分注重学生书法艺术素质的全面培养。如低年段的书法理论与欣赏以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为目的,应以故事性描述为主。中高年级则逐渐指向书法艺术的本质,使学生在自觉或不自觉的学习修养中提高整体的素质。

另外,小学书法教学要注意学以致用。可以教学生进行书法创作,以激发学习兴趣。当然,小学生的书法创作与成人特别是书法家的创作不能相提并论。指导学生进行书法创作要以激励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主要目的,教师宜多加采用。具体而论,小学的书法创作练习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首先,临写创作。即临写原帖,改变、重新安排原帖的章法。如该横幅为直幅,改横幅为斗方等。其次,半创作。即所谓的集字创作。这是小学书法创作教学中较常用的方法。集字,顾名思义,根据书写内容将字帖中出现过的字集起来,统一到一幅作品中。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将字帖中的字和谐统一起来成一幅作品,另一方面,又要求学生根据字帖上的范例,“集”出字帖上没有的字,为以后的全面创作作准备。创作练习的最高形式即为全创作,即不看字帖直接进行书写创作。这需要学生更高的能力,如记忆力、变通力、独创性等,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收益甚多。

少儿书法教育有感

黄武荣


相对成年人书法教学而言,少儿书法更讲究积极性的诱导技巧。

“不想写了”,这是我在书法课上经常听到的话,即使不说,但在幼稚可爱的脸上那幅懒洋洋的表情,

也会让我猜出他们的心声。这时,就需要我们去耐心地引导,让小朋友们尝试新鲜,重现灿烂笑容。

首先,可尝试变换字的大小。如果原来写的是小字,我就对他说:“现在换支笔写大字。”“好耶”,

他们就会马上来劲。反过来如果是写大字时遇到这种情况,那就因人而异了,对平时有一定基础的学生

,让他改写小字,他可能会更加积极,而没有基础的则可能适得其反。

第二,改变纸张的大小。譬如一张元书纸一般能写16字,遇到“不想写”这种情况时,可以考虑把元书

纸对开,这样每次只需要写8个字。减轻了包袱,精神马上上来。

第三,变换纸的形式。因为平时练习用纸都比较单一,少儿对事物的外观感觉特别敏锐。所以碰到这种

情况时,可以预先把纸裁剪成团扇等其他形式,来提高他们的兴趣。

第四,纸张的变化。如用报纸的换用元书纸,用元书纸的换用宣纸。这样既能使其了解各种纸的性能,

又可以让他觉得有新鲜感。

第五,姿势的转换。如果小朋友们坐久了有点烦躁时,我就会对他说,你站起来写会更棒!给他一个台

阶,让他有一种解脱感。

第六,练习形式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单独练习,各写各的字,没有一种团体的氛围,没有做游戏

那种热烈。容易使他们觉得沉闷。我就尝试着把他们4人合为一组,在同一张纸上练习,这样就有了竞赛

的动力,气氛也就营造起来了。当然,分组时要注意把水平相当的同学分在一起,否则会打击一些人的

自信心,造成相反的效果。

第七,环境的转变。如果碰到节假日时可以试着将活动转到室外,从而激发其自信心,满足其表演的欲

望,这样可以收到室内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返回主页/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