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学潜在因素提高书法教学质量
学校书法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书写能力,提高他们审美能力的一种极好形式,是学校美育教育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已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书法教育工作者 的高度重视。许多学校已将书法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摆上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这不能不说是一种 可喜的变化。然后,喜中还是有忧。据笔者所知,目前,有一些学校的书法教学,也不无存在这样的一 种观念:认为只要教学生如何把字写端正、清楚、规范、美观就行了,也就是说只要通过教学,提高学 生的书写能力就行了,从而忽略了书法教学中潜在的其他教学因素,导致书法教学过程中一些本可以开 发的教育价值流失的现象。针对如何挖掘书法教学潜在的教学因素,努力提高书法教育质量,本人于此 谈点粗浅的看法,与同行们交流,不当之处,也敬请指教。 一、要挖掘书法教学中的德育因素,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中国书法可谓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精华,其艺术成就为世人瞩目。一部泱泱中国书法史,也是一部中 国历史的微缩本。这里,不仅有一大批精美绝伦的书法艺术精品,更有一大批名垂千古的书法大家,他 们中有忧国忧民的清官,有刚正不阿的豪杰,有潇洒脱俗的高人,更有勤勉好学的贤士等等,又加中国 历来的书家极重视人格修养,有“人品高才能书品高”之谓,因此,其间更不乏极好的思想道德教育素 材。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能找准时机,择取其中一二,渗透于教学之中,必然能震撼孩子的纯 真的心灵,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收到极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之功效。 同时,我们还可以从中国文字的创造、书体的演变这一发展过程中,感悟先辈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明白只有高度想象力和:高度创造力的民族才能浇开这棵独特的艺术花朵,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 心与民族自豪感\使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另外,书法教学必须建立在语言文字之上。因此,我们还可以考虑作为书法教育的载体——语言 文字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在教学中,我们也要尽量挑选一些能唤起学生对“真”、“善”、“美”追求 的名言、警句、诗句、联句等语言文字的思想教育功能,让学生在练书学艺的过程中,又获得思想品德 的砥砺与提高。 二、要挖掘书法教学中的美育因素,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国时魏大臣钟繇云:“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意思是说,书法作品中的笔迹,不过是 界破空间的线条,它为什么能成为艺术,具有审美价值,那是因为人心“流美”的结果,是人的美好情 感的体现。 鲁迅先生也有言:“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 可见,书法是一门表现美的艺术,它不仅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陶冶人的情操,更能给人以美的 享受和美的教育。因此,在书法教学中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书法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美,所以,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优秀的书法作品中体察提按、转折等 用笔的美;刚柔、粗细等线条的美;浓淡、枯润等墨色的美;俯仰、向背等结构灼美;疏密、穿插等章 法的美。另外,我们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感受各家书体的美,如先秦书法的稚朴古雅,魏晋书 法的奇逸开张,唐楷书法的法度森严,明清书法的个性张扬,直到现代书法的异彩纷呈。从甲骨文的瘦 削到金文的凝重,从大篆的随意到小篆的规正,从隶书的柔美到楷书的严谨,从行书的灵动到草书的狂 放等等,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材料,因而,通过对优秀书法作品的学习、观赏和评点,既可 以丰富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还可以在书法实践中产生审美体验,受到审美教育。 三、要让学生了解习书之用,以提高他们的学书之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要使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最直接的原动力便是了解它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因此,在教学中,作为一个书法教师,也有必要广泛收集资料,向学生介绍习书之用。告诉学生,学习 书法,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写字和审美能力,也是对祖国宝贵的文化艺术的继承和发展,而且还有诸多 的实用价值: 一是学习书法可以强身健体。有人说,练字就像练气功,此话不假。因为毛笔之谓,八面出锋,极 难调控,书写之时,需要摒除杂念,守静专一;需要屈臂伸手,指腕并用。一点一画的挥写,都不得大 意与马虎,须是气由心生,力从气发,再送至指尖,达于毫端。所以人们常说那些功夫到了的书家,每 操笔写字,便有力透纸背之感。另外,气功要求人静、贯气、调整平衡和活动气血等,而书法上讲究的 心静气和就是气功所要求的入静;书法上讲究的节奏气韵又类似于气功所要求的贯气;书法所讲究的头 正身直、臂开足安又近似于气功的调节平衡;书法所讲究的悬肘抬腕,力送笔尖,这就像是气功所要求 的活动气血。所以练书法如同练气功,有治病强身,延年益寿之功效。所以也有“自古书家多长寿”一 说。 二是学习书法还可以美化环境,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去风景区旅游,我们总 能见着一些名家的书法点缀其间,让许多游人驻足观赏。自然景观的美丽,还须有人文景观的浸润,这 些书法便与那里的好山好水相得益彰。成为游人眼里的一道亮丽风景。它既浓化了风景区与名胜古迹的 人文氛围,又渲染了美。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书法还大量地应用于各种工艺品、广告、商标、包装之中,大大增强了 形式美感,美化了人们生活,受到人们喜爱。 另外,在当今国际文化交流中,以书法艺术为载体,加大了各民族文化与艺术的交流,促进了各国 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交往。如此种种,其价值也可谓不是不小,学生认识其价值,也自然趣从中来。 总之,对于学校书法教学,我们不能只将其看作是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或是培养几个能参加大赛 拿大奖的高手为目的。我们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抓住和把握其潜在的教育因素,在学书习艺 的同时,还要让学生从中得到道德、审美诸方面的教育,从而达到全面提高书法教学质量之目的。 |
小学书法教学之我见 黄武荣 书法是中国所特有的一门视觉艺术。它具有语言文字所具有的实用价值,同时也具有审美的艺术价值。两者构成了书法艺术的两重特性。作为同属造型艺术的一种,书法和绘画的关系最为紧密,“书画同源”,“书为心画”都说明了这一点。小学书法教育的内容宜采取“放-收-放”三段式安排低、中、高各年级的书法教学内容。技能技巧、基础知识、欣赏三位一体。
另外,小学书法教学要注意学以致用。可以教学生进行书法创作,以激发学习兴趣。当然,小学生的书法创作与成人特别是书法家的创作不能相提并论。指导学生进行书法创作要以激励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主要目的,教师宜多加采用。具体而论,小学的书法创作练习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首先,临写创作。即临写原帖,改变、重新安排原帖的章法。如该横幅为直幅,改横幅为斗方等。其次,半创作。即所谓的集字创作。这是小学书法创作教学中较常用的方法。集字,顾名思义,根据书写内容将字帖中出现过的字集起来,统一到一幅作品中。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将字帖中的字和谐统一起来成一幅作品,另一方面,又要求学生根据字帖上的范例,“集”出字帖上没有的字,为以后的全面创作作准备。创作练习的最高形式即为全创作,即不看字帖直接进行书写创作。这需要学生更高的能力,如记忆力、变通力、独创性等,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收益甚多。 |
少儿书法教育有感
黄武荣
“不想写了”,这是我在书法课上经常听到的话,即使不说,但在幼稚可爱的脸上那幅懒洋洋的表情, 也会让我猜出他们的心声。这时,就需要我们去耐心地引导,让小朋友们尝试新鲜,重现灿烂笑容。 首先,可尝试变换字的大小。如果原来写的是小字,我就对他说:“现在换支笔写大字。”“好耶”, 他们就会马上来劲。反过来如果是写大字时遇到这种情况,那就因人而异了,对平时有一定基础的学生 ,让他改写小字,他可能会更加积极,而没有基础的则可能适得其反。 第二,改变纸张的大小。譬如一张元书纸一般能写16字,遇到“不想写”这种情况时,可以考虑把元书 纸对开,这样每次只需要写8个字。减轻了包袱,精神马上上来。 第三,变换纸的形式。因为平时练习用纸都比较单一,少儿对事物的外观感觉特别敏锐。所以碰到这种 情况时,可以预先把纸裁剪成团扇等其他形式,来提高他们的兴趣。 第四,纸张的变化。如用报纸的换用元书纸,用元书纸的换用宣纸。这样既能使其了解各种纸的性能, 又可以让他觉得有新鲜感。 第五,姿势的转换。如果小朋友们坐久了有点烦躁时,我就会对他说,你站起来写会更棒!给他一个台 阶,让他有一种解脱感。 第六,练习形式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单独练习,各写各的字,没有一种团体的氛围,没有做游戏 那种热烈。容易使他们觉得沉闷。我就尝试着把他们4人合为一组,在同一张纸上练习,这样就有了竞赛 的动力,气氛也就营造起来了。当然,分组时要注意把水平相当的同学分在一起,否则会打击一些人的 自信心,造成相反的效果。 第七,环境的转变。如果碰到节假日时可以试着将活动转到室外,从而激发其自信心,满足其表演的欲 望,这样可以收到室内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